评论:楼盘拿证不开盘说明监管不给力
截至12月19日,北京取得预售许可的项目数达到43个,供应住宅套数为13609套,12月将成为最近2年供应最高的月份。然而,本月以来领证的楼盘,近40%至今却并未开盘(12月21日《北京晚报》)。 商品房供应持续放量,但许多领证项目未及时入市,直接造成市场住宅表面供应呈现不足,交易量下降,使得商品房价格持续走高。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,上周北京期房住宅总成交量为2066套,环比前一周的3079套下降了32.9%。而二手房成交上周为4731套,环比上涨了14.2%,导致预售均价也创最近数月新高,达到每平方米26599元。供应价格更是比10月上涨了近5000元每平方米。 这就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现象:领证后不开盘,造成市场供应量假性减少,从而使得房价走高;而房价越走高,开发商越想捂盘,因为越捂盘价格越高,谁不捂盘呢?而越捂盘市场房价就越高,恶性循环下去。同时,领证不开盘给管理部门造成的蒙蔽是,发出去预售证很多,供应量很大,而房价却一直走高,误认为是需求量大特别是刚性需求拉动房价走高的。北京领证不开盘的情况在全国具有普遍性,与开发商买地囤起来不盖楼如出一辙,最终都是为了坐享更大利润。 对于这种领到预售证后不开盘现象,为何就没有监管和制约呢?是因为没有监管政策规定吗?非也。4月中旬国务院出台的新国十条明确规定: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,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,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已发放预售许可证的商品住房项目进行清理,对存在捂盘惜售、囤积房源、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,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,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,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。在新国十条里用这么大篇幅讲捂盘惜售问题,足以看出重视程度。根据北京市住建委规定,新盘获批领取预售许可证后3日内必须开盘。无论是中央还是北京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定。那么,为何北京12月份有高达40%的开发商领取预售证后不开盘呢?监管去哪里了?中央要求“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”,要求“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”,要求“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”,假如只有一条能够落实兑现,开发商领证后都不会明目张胆地捂盘惜售。令人遗憾,监管措施没能落实兑现。 由此可以联想,从2007年房地产调控到如今,房价越来越高,越调控开发商胆子越大,可能有调控政策不对路、调控思想不坚决、各种利益集团对调控尖锐博弈的原因,更有落实调控政策不力、执行力不到位、重出台政策轻落实监管甚至调控政策形同虚设的原因。北京楼盘领取预售证后不开盘再次印证了上述问题的存在。 出台的政策再严再好,落实监管执行不给力也枉然。(特约评论员余丰慧知名财经评论撰稿人) |
您看过此文后的感受是: | ||||||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0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欠扁 | 支持 | 很棒 | 找骂 | 搞笑 | 软文 | 不解 | 吃惊 |
- 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被写入《计划报告》
- 开发商“耍心眼” 车位缩水是行业“潜规则”?
- 吴敬琏谈鼓励民资和高房价:改革体制才是根本
- 开发商抓紧存钱备战明年 万科等掀降价促销大潮
- 家庭资产评估调整政策房申请抬门槛
- 住房公积金支持保障房试点城市贷款利率上浮10%
- 《住房保障法》已经列入国务院今年立法计划
- 中国楼市走向平民时代 调控力度还要从紧从严
- 解决高房价需治本之策
- 观察:首套房贷优惠收紧 买房者心态各异
- 淮安共有产权房“钱紧” 一线城市推广或遇阻
- 潘石屹:打击囤地是“根本政策”
- 房地产市场调控应注重调控各方心理预期
- 厦门建立巡查监管制度 31套保障房因违规被收回
- 中原地产华北区总裁李文杰:买房人不要太过乐观
- 我国拟将婚前一方贷款购房认定为个人财产
- 银监会收紧信托监管 严防地产商违规融资
- 上海:公租房最快半年可申请
-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开征求意见
- 李稻葵:2011年货币政策将渐进式从紧
- 开发商一月内交清拍地全款?上海土地新政迷雾